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09-20 22:48:17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推出13个案例,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厚植广西生态优势积蓄新的内生动力。

  今日我们继续刊发案例详细的细节内容,本期推出的是第四个:《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敬请关注。

  卜花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涉及卜花村、新村和新和社区3个行政村9个自然屯,当地村庄规划基础良好,黑水河自北向南贯穿,生态资源丰裕。

  近年来,卜花村针对都会存在的单个农户承包耕地“面积小、地块多、分布散、机耕难、效益低”、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受制约等问题,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依托,以“土地整治+农业”“土地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土地整治+旅游”等品牌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小块并大块”等项目实施,实施面积达5232.30公顷,打造“田成方,路相邻,水相通”的现代农业种植区。通过交易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开展生态旅游和地方特色农业等建设,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优化赋能乡村振兴,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是以优化用地布局为抓手,开展土地整治。实施农用地整理。整理布局杂乱、效益低下的林地、草地和园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质改造整治区域内的旱地以及历史形成的已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林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和质量,提升粮食产能。开展拆旧复垦工作,拆旧区总面积为5.96公顷,项目实施后复垦的土地交由原使用人进行耕种。适度开垦未利用地。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规定,将整治区域内低效园地和低效林地等开垦为耕地,增加耕地数量。通过整理残次林潜力1.6676公顷、低效园地潜力3.6626公顷、未利用地开垦7.4364公顷、少数田间断头路开垦0.0136公顷,合计实施12.7802公顷土地开垦项目。强化资金保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项目区产生指标收益,为乡村风貌提升改造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是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助推乡村风貌提升。完善排水系统,雨水排放与水利沟渠工程相结合,采用暗沟或管道方式,利用地形将雨水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完善村庄内生产、生活排污设施,新建污水处理厂,处理集中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配套完善活动设施,增设健身活动广场、生态停车场、篮球场、生态公厕、增设绿化带、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并对水塘、入口等重要节点实施美化工程。实施“三废”变“三微”工程,清理和整治农村废弃宅基地、废弃辅助用房、废弃晒场和杂物堆放地等“三废”,建设农村“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打造集约节约型村庄。整治村庄主次道路两侧建筑,通过粉刷、平改坡、增加立面构建等方式来进行立面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实施崇左市江州区黑水河流域(新和段)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带(一期工程)建设,至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了8公里环线道路建设,及新和镇郡造屯、都垌屯、卜花屯风貌打造,部分沿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绿化景观建设。

  三是以村庄规划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留住美丽乡愁。在卜花村村庄规划中提出两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明确实施双高糖蔗种植,延伸糖蔗产业链,打造崇左重要的高产高糖糖料基地,推进休闲旅游,农旅结合,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该村规划获评自然资源部第一批优秀案例。发展甘蔗种植业。通过土地流转,开展土地“小块并大块”,引进优质农业种植公司,推广高产高糖高效“三高”糖蔗新品种,实施中低产蔗园改造,实施糖蔗生产规模化、水利化、良种化、机械化,实现局部产业微循环,全力打造崇左重要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现状池塘整治和利用,通过沿池塘设置步行道路、休闲设施、绿化带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提升水系的景观价值。加强对主要道路的规划和控制,保存村落的肌理和街巷的尺度感和氛围,并根据现状情况在合适的位置留出绿地和公共空间,使街道的形态更丰富多变。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带。重点突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点,建造高水准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吸引游客。落地实施卜花民宿、黑水河漂流、热气球观光等十余项旅游项目,基本建成新和乡村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充分的利用如意岛景区的资源,结合村庄休闲旅游产业,依托黑水河开阔的山水画廊,建成并开通沿黑水河旅游线公里布置丰富趣味的亲水活动,重点建设水屋民宿、渔家部落、房车营地、特色民宿、都垌码头驿站、游船体验、城隍庙旧址、卜花码头驿站、糖蔗迷城、郡造浮桥码头等,形成黑水河乡村风情体验区。

  一是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升了村庄风貌。盘活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了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等问题,建成了124个精致精美的“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在浓浓绿意环绕下,青石砖、白粉墙、密竹林,房屋错落有致,窗户干净明亮,处处彰显壮族文化气息,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营造了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画中的生态宜居幸福壮乡美景,美学观赏价值得到一定效果提升。2020年7月9日,卜花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二是实现经济效益,反哺农村发展。一方面,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取相关指标收益。其中,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1631.59亩,旱改水指标收益按15万元/亩测算,指标收益金额为24473.85万元;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新增耕地为153.45亩,旱地指标收益按5万元/亩测算,指标收益金额为767.25万元;经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治后试点区产生指标收益25241.1万元,根据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将指标交易收益60%反哺乡村振兴建设,有效破解当地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另一方面,通过全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及民宿、漂流、农家乐等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项目资金反哺农村发展的新机制,累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约800个,人均每年增加收入2—3万元。同时,项目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了耕地质量,从而增加了项目区的粮食产能,提高土地经济产出。经对比分析,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整治前项目整治区域年均产值为314.90万元,整治后项目整治区域年均产值为439.22万元,年总共新增产值为124.33万元,显著提升了土地经济产出收益,真正的完成“少了闲置,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以上图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崇左市自然资源局、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统筹提供。)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