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打造土地整治升级版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8-04 20:57:10

  发布时间:2019-09-09 08:59来源: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字号:[]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是金庸先生的故乡。该镇有一个神仙湖,水质清澈,地势起伏,其地形地貌与金庸武侠小说中描述的场景神似。目前,该地正在以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故事为原型,再现大理、无量山、燕子坞等小说中的9个场景,规划建设神仙湖生态公园。未来几年,一个让人再续武侠情缘的风景胜地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该地原名庄康岭矿区,2012年袁花镇集中清理“低散乱”企业,所有矿区企业关停并转,通过生态修复及腾退拆除,形成了目前的神仙湖水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区域总面积1975亩,湖面1120亩,水量达2880万立方米,相当于西湖蓄水量的两倍。

  海宁的神仙湖生态修复工程是近年来嘉兴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示范点,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嘉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去年启动,今年全面铺开。以嘉兴市政府正式出台《嘉兴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百工程”行动方案(2018-2022年)》为标志,嘉兴市进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方面实施阶段。

  “四百工程”行动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100个以上的行政村,启动100个左右项目,实施100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确保新建成60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5万亩新增耕地、5万亩建设用地复垦。同时,选择10个左右“立地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整体可看性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作为市级样板工程,严要求、高标准全力打造,争取2018年底初具形象。

  对嘉兴来讲,土地整治并非新生事物。自2009年起,嘉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新市镇和新社区建设为抓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嘉兴已累计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9个,投入资金456亿元,获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9.13万亩,占全省同期总量的41%;已复垦农村建设用地7.02万亩,占全省同期复垦总量的63%,且无一项目逾期违约。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搬迁集聚农户60663户,建成百户以上城乡一体新社区264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182.08万亩,促进了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发展;获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3.65万亩,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要素保障。

  按照嘉兴市的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原则,整合力量、集中资金,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农田进行连片提质改造,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修复,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谈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沈金德说: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耕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嘉兴的发展现状也对农村土地整治赋予了新使命,急需破解嘉兴市处于高水平发展历史阶段面临的土地利用矛盾。

  一是农居点散乱、耕地碎片严重与高质量农业、乡村建设的矛盾。嘉兴市自然村1.7万多个,农村居民点8.28万多个,平均约20个/平方公里,散落于道路和河流两侧。260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有20.75万个图斑,平均每个12.5亩。农居散乱布局、耕地碎片化,与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等高质量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都是不相适应的。

  二是土地产出效益不高、城乡用地失衡与合理规划利用国土空间的矛盾。嘉兴市建设用地总量177.31万亩,开发强度27.8%,是省中等水准的2.24倍;单位建设用地GDP24.7万元/亩,是省中等水准的94.3%;农村建设用地90.05万亩,占城乡建设用地58.6%,40%的农村人口占用60%的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分布与用地结构倒置严重,农村用地明显粗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用地潜力在农村。

  三是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与土地供给紧约束的矛盾。嘉兴市位于沪、杭、苏、甬四大城市交通枢纽和杭嘉湖平原泄洪通道,重大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穿境而过,占用了大量土地。在长三角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产业承接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用地需求旺盛。与此同时,国家严控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计划指标年年在下降,今年浙江省下降了4.2万亩。嘉兴市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耕地占比近50%,耕地质量平均等级5.25等,3~7等优质耕地达到98.56%,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极其困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用地,迫切要走“控量提质、流量支撑”的道路。

  沈金德说:“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用地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和粗放利用,这些现状迫切地需要提升我们从始至终以来实施的土地整治的集成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发挥土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引导性、控制性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

  2017年,嘉善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此,嘉善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嘉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方案》,联合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按照“多规合一”的理念,先后编制了《嘉善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西塘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云镇缪家村、长丰村土地利用规划》等。同时,选择大云镇缪家村、干窑镇长丰村作为样板区,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新模式、新路子。嘉善的试点,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多次到嘉兴调研指导。

  嘉善的试点和成功经验,为今年全域整治在嘉兴的全面铺开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市一级层面,嘉兴市主要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嘉兴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的通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县(市、区)以“开展一次潜力大调查、编制一批村土地利用规划、拟定一个推进工作方案、启动一批示范工程、完善一套政策推进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作,力求做到底数清、目标明、措施实、政策推动有力。

  8月8日,嘉兴市副市长张仁贵召集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以及市级发改委、财政、建委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在嘉善县召开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了大云镇缪家村新农村安置和整治现场,作出了专题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工作规范方面,出台了《土地整治项目市级验收与复核办法(试行)》,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与复核工作进行了规范;工作督导方面,出台了《嘉兴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督察方案》,并列入政府重点项目;资金筹措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农发行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愿意给予资金支持;政策激励方面,市委、市都明确,在县、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落实预留5%左右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允许在实际拆旧产生的建新指标中,提留不超过20%用于动态调补;要求各地每年安排5%以上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专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三是关键工作重点推进。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摸清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质量提升、旱地改水田等的潜力面积、区域分布;村土地利用规划,全市共开展推进98个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7个已完成村规划编制成果审批、35个正在报批;工作方案制定方面,嘉善印发了《关于印发〈嘉善县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嘉善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会战工作方案》,海宁出台了《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建议》和《海宁市创新实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已确定了15个“立地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整体可看性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在“四百工程”行动方案中,嘉兴市对全域整治工作提出了4条根本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底线控制;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嘉兴市也将侧重以下四个方面:

  ——开展农村用地空间治理。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以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基础,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的原则,充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各类各业用地布局,合理的安排新增与存量用地供给结构和方向。

  ——开展农用地整治。在保护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的前提下,对各类农用地开展综合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在优化耕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形成耕地集中连片,为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布局村庄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各项用地,注重保护传统建筑、街巷空间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要素,有序开展建设用地复垦,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开展生态环境整改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在不减少林地面积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布局,保护水源涵养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使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国飞说,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现成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如项目集成报批及备案问题、永久基本农田调优问题等。嘉兴在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沟通的同时,还选取了15个工作比较出色的点作为全域整治示范项目,目的是提供样板、典型引路,同时也积累经验,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闯出一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

  新塍镇是秀洲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浙江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去年,秀洲区政府制定了《“田园综合体”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开始时间与区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吻合,于是秀洲区将全域整治与省“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

  新塍镇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主要在潘家浜村、火炬村等5个村进行,规划面积3.2万亩,其中核心区潘家浜村3300亩。以前的火炬村是典型的“脏乱差”地带,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多。经过整治,目前火炬村的宅基地已全部拆除,涉及的农户全部搬进了安置小区。按照规划,这一区域的田水路林将全部整治成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1800亩左右。

  平湖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广陈镇龙萌村,也是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他们提出的目标是,结合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相关建设规划,打造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将项目所在区建成“农业硅谷”。

  广陈镇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将土地开发、旱地改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各专项工作有机整合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个平台。

  该项目区域范围总面积3195亩,计划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面积178亩,土地开发项目面积45亩,“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面积9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666亩。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制度,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性建设,将原有细碎耕地、零星建设用地纳入整备区,逐步形成质量相当的优质耕地;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区域内主要河道杨树港进行河道清淤、水面垃圾清理、河道绿化等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区域内农户已逐步安置到龙萌新社区中。

  项目区内引进的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项目,总面积约8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亩,总投资达6亿元。规划主要建设研发中心、蔬菜产业示范园、浆果产业示范园等几大功能区。另外,开创以瓜类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打造全国领先的瓜类产业园及展示中心。

  嘉善县大云镇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保四化”整治模式,即以保耕地为红线,通过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美化、红利转化同频共振,激活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

  去年上半年,大云镇被确定为省级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选取缪家、曹家、东云、大云4个村组成3.1万亩的大封闭项目区,按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旅结合+产业振兴”的办法,最大限度实现全域布局再优化、农业功能再提升、农居环境再美化、公共服务再完善。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报批,其中缪家村成为全省唯一的“多规合一”试点村,先行打造的2500亩样板区已基本完成整治,建立起科学管用、示范可学的试点样本。

  通过整治,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由2232亩增加到6253亩,净增4021亩;新增标准农田面积1445亩,标准农田的容量达到18979亩;耕地质量等级从5.9直接提升到5.4,现状旱田规模从2140亩直线个大幅度减少到1221个,净减460个。宝贵的耕地在整治中实现了量的飙升和质的飞跃。

  海宁市海昌街道横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今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的主会场。

  项目区位于海宁市东北部,涉及勤民、利峰两个村(现合并为横山社区),项目区域总面积10303亩,现状农用地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5300亩)。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该区域依托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平台,有效整合利用各类涉农资金,对区域内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实施全区域综合整治。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1195亩,可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1100亩,土地开发垦造耕地面积1300亩,“旱改水”面积150亩,新增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2500亩。该区域共搬迁农户1077户,户均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03亩下降到0.48亩。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了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度,逐步优化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

  今年,袁花镇按照海宁市“退散进集”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袁花镇“低散乱(高危污)”行业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269宗村级存量建设用地于2019年前全部腾退。到今年7月底,该镇累计完成“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460余家,拆除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腾出建设土地1030余亩,为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

  作为海宁市开矿的两个乡镇之一,袁花镇原有6个矿区,共有土地面积210.01亩,自2012年所有矿区企业关停并转后,根据“三改一拆”有关要求已全部拆除。今年以来,庄康岭矿区集中腾退拆除了该区块内企业,总腾退土地面积62.49亩,拆除建筑面积26825平方米,立项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共86.94亩。昔日的污染之地,正在朝着生态旅游胜地迈进。

  嘉兴的目标是,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