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大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知识点”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2-20 06:12:39
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3”即三年上台阶,就是紧扣2023至2025年,通过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8”即八年大发展,就是聚焦2023至2030年,到“十五五”末,使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15”即十五年大跨越,就是锚定2021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产业招商、项目投资、美丽城市建设、旅游品质提升、财源培植、经营主体倍增8个攻坚战。
湖体水生态修护、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流域城镇截污治污体系、流域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流域湿地提质增效、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流域产业转型发展8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
从严加强湖泊流域空间管控,助推流域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特指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态废料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态废料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长期资金市场等五个方面,体现了三个“更看重”、四个“坚持”和五个“针对”的系列经济政策。
在不改变农户基本农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数量较小农田整合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经营的耕地。
2012年,喜洲法庭成立“金花调解室”,聘请白族“金花”作为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逐渐形成以“金花调解”为载体,网格人民调解、诉前委派调解、博士调解、乡贤调解等协同发力的“金花+N”多元解纷工作模式。
经确定的试点单位对实施区域范围地块进行收储整理,确保地块具备项目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条件,再按照“做实事前评价、做精指标控制、做优事中承诺、做快落地开工、做严事后监管”的要求,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用地闭环管理。
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确保开发商按时将房屋交付给购房者,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和维护购房者权益的项目。
通过“大理州全域智慧平台”实现统一车位管理、统一车位信息发布和统一停车收费的创新举措。
审计部门对党委、政府领导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的审计工作。
洱海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7个行动。
洱海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洱海湖体透明度提升、洱海流域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洱海美丽河湖建设6个两年行动计划。
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统筹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给绿水青山“定价”,为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评价依据,为建立健全全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大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耕地“非农化”指的是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农田“非粮化”是指农民将耕地用于种植不属于粮、棉、油、糖、蔬菜和饲草饲料等类型的农作物,导致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别的类型农用地的行为。
依托全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示范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千年茶马古道等优质资源,重点培育乡村旅居、创业旅居、置业旅居、度假旅居、康养旅居、文化艺术旅居、体育运动旅居7大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以N个特色村示范带动支撑、特色鲜明的“旅居大理·品味乡愁”品牌。
开展“百村千宿”培育推广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州培育50个旅居重点村、500家以上美宿样板;到2026年全州培育100个旅居重点村、1000家以上美宿样板;到2027年全州培育200个旅居重点村、2000家以上美宿样板。
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每月1日至15日期间,除特殊情况外,政府部门不对企业组织行政检查,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干扰。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大理州深入留守老年人、儿童居住地开展线下探访,建立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和儿童档案,通过线上随访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开展不同板块的关爱行动,提高留守老年人、儿童的身心健康质量,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持续、迭代优化的关爱服务机制。
云南省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组织和管理的效率,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详细的细节内容为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