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09-27 05:50:12
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以ECO保护和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减少并解决现在、未来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保障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走向可持续ECO管理将成为必然。
日前,《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将着重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
到2035年,广东ECO将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筑牢夯实,安全、健康、美丽、和谐的高品质国土全面构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实现。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及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之一。虽然“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开展为宏观层面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提供了基本框架,但是在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精准落地实施和全规划周期的持续性管理维护等方面依然存在重大挑战。
现阶段的详细规划仅面向城镇开发边界内及边界外的村庄进行编制,且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控制不足。另外,我国的控规指标体系中缺乏生态保护与修复控制指标及相应的实施机制,在范围上亦最多只能覆盖城市建成区,对其他广域空间的控制不足,导致了现有控规体系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难以发挥作用。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占据大部分国土面积的一般生态空间作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建设开发用途管制的主体,尚未建立起与其主体地位相适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管控方法及技术应用体系,对各类建设与生产活动准入类型和强度的控制亦普遍缺位。
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土地开发为例,当其规划用途与生态保护目标发生矛盾时,常因为生态管控的法定地位缺失而使保护让位于发展,即使在总量不变的原则下进行占补平衡,也易因忽略ECO的异质性而造成区域生态结构与功能被破坏;而对于一般生态空间内村庄的发展,一刀切式的禁止建设是对生态保护的片面解读,会造成经济滞后并引发社会总福利降低的问题。
当前,生态管控大多借鉴土地开发控制方式对生态保护进行要素切分,在控制要素选取与指标设置方面偏向生态学的经验判断,与土地承载的多种生态过程缺乏有机联系,难以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际效果。此外,部分指标(如绿地率、可下渗地表率等)的量化是基于对上位规划的拆解,与地块本身特征并无密切关联,导致指标应用的途径与范围过于模糊,达不到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
在规划层面,应重点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及多目标的政策方针和预警调控研究。在政策层面,应重点开展国土空间用途 规则研究,以通过政策调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ECO的影响。同时,为协调ECO保护和修复的受益者、实施者、水资源保护的上下游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应重点开展不一样的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补偿政策与激励机制以及成本和收益调控机制等研究。此外,还应关注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保障的社会人文要素调控与管理政策,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适应策略与制度改革措施等。
系统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山体山脉、河湖流域、河口海湾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落实国家和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要求,用好用活各项支持政策,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同时,推进都市圈生态安全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中心城市生态用地维护与建设、都市圈跨区域生态廊道、绿道及河湖水系的衔接。
此外,立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积极开展“小田并大田”试验,实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促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利用。科学规划设立流转区和自种区,依托农村土地交易所,稳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基于信息理论,通过航天遥感、地面调查、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以各类自然资源调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立足资源环境禀赋,从ECO维度定量测度国土空间类型、结构、功能和ECO服务。另外,开展生态空间隐形变化探测,如森林砍伐、土壤流失、生物破坏等等所引起的变化。同时,通过社会调查等多元数据和社会经济分析,从社会系统维度涵盖需求方居民的需求,定量测度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国土空间的居民感知和相互联系,以及国土空间利用的社会环境公平性。
以生态价值转换引导县域绿色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珠三角及周边的县域,应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加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全省生态屏障。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低碳农业。
坚持整体谋划、分区施策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化的有效途径,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机制建设,一直更新空间规划目标、内容和方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切实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的全域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国土空间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开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