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三天的“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市委书记都关注了这些成效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5-02-15 15:39:14
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召开,市委书记何国森率队实地调研督导重点任务,现场检验工作成效,并通过集中开会等形式,互相交流经验、学习借鉴,进一步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干出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此次“百千万工程”现场会,河源围绕“1+N”主题(“1”是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领域,贯穿调研全过程。“N”包含三个调研点:典型镇村主题调研点、“三农”领域调研点、自选领域调研点),利用两天半时间先后前往江东新区、源城区、东源县、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实地察看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镇村培育、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等情况,全面检阅各县(区)工作成效,同时深入学习交流,部署2025年“百千万工程”具体工作。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是提升风貌、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一环。
走进连平县隆街镇,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全面铺展开来,3000米长的红黄色腰线从头到尾贯穿整条街,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把一座座建筑和创意店铺连接起来。建筑的白色和红黄色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旁的绿美生态河滨公园,居民在这里或休憩聊天,或散步休闲,或跑步锻炼。
据悉,隆街镇投入资金6500万元,以“开放包容”为主题,以红、黄为主色调进行设计,在外立面样板和示范主街商店招牌改造上选择复古风格和个性化款式,建设既具有隆街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样板。
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该镇居民和商户热情参加并建言献策,镇政府提供了100多种字体和多种形状供选择,商户可向当地有关部门的设计师口述需求,直至满意为止。这种设计服务确保每个招牌个性化,且商户可自行决定是不是安装灯饰,既美观又实用,设计在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现在我们镇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漂亮整洁了,有了绿美生态小公园可以饭后散散步,看着我们的居住环境慢慢的变好,生活在这里感到很舒心。”正在公园散步的居民叶才威说。
2024年以来,河源市城乡风貌发生了变化,首批5个典型镇均获评“好”等次,完成第二批17个典型镇规划编制、6个获评优秀。河源市镇街干净整洁有序评价工作带动镇村风貌整体提升,完成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房屋13456栋,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193.89万株(其中,乡村绿化种植苗木148.9万株),创成美丽宜居村1068个、特色精品村159个,镇村面貌绿意盎然、焕然一新。
风貌展现的是“面子”,体现的是深层次的“里子”和竞争力。笔者跟随三天的调研发现,“城乡风貌‘统一谋划’建设”是调研期间频频被提到的词语。何国森指出,风貌管控是“百千万工程”成效的体现,干净整洁是“百千万工程”基础要求,聚焦“环境美”抓城乡风貌,要坚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风貌这道“基础题”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现场会期间,河源提出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结合央企助力建设工作,高质量推进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形成“点上出品、线上出彩、面上出新”成片示范良好局面。要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推动美丽圩镇和中心镇建设,突出抓好农村“三大革命”和“三线”整治,构建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要全方面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持续深化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加快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道等“快行系统”沿线绿化品质,不断绿化美化“四旁”“五边”,厚植城乡风貌的绿美底色。要高水平推进万绿湖保护与发展,切实把握好万绿湖景区拿下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这一契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奋力打造世界级“湖泊+”高质量旅游景区,走好生态优先、绿富双赢发展之路。
全域土地整治是改革创新重要一环。在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耕地集中整治区林耕空间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项目(试点)(以下简称“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施工现场,是一片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也是成果喜人的施工图与实景图,大片良田蕴藏的土地要素被激活。阳光倾洒在广袤平坦的土地上,大棚内连片的番茄翠绿一片长势喜人,大片大片的土地长出了细嫩的油菜花,不远处的推土机与挖土机开足马力平整土地……
该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是省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也是东源县推动广东省探索“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优化试点的示范区,涉及顺天镇沙溪村、牛潭村、大坪村3个村,建设总规模7979.08亩,项目于2024年5月29日动工,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面积2766亩范围内已动工730亩,利用补充耕地、恢复耕地等手段打造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农业生产区域。
整治试点项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整治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2765.80亩,耕地地块数量将由原来的184个减少到103个;整治后单块耕地平均面积将从17.54亩提升到60.69亩,耕地面积占比将由40.45%提升至78.30%,可形成规模连片耕地6200多亩。可满足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机械化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农作物种植的精耕细作,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据了解,该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已经吸引了万绿致鲜现代农业龙头等专业企业进驻,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广东最大番茄生产基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可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人员200至300人,年收入超600万元。同时,也提升了村集体土地租金,已流转的1754亩地块租金由原来125元至190元/亩/年,提高到250元/亩/年;整治后,其他新增耕地区域,由原来林地、园地的租金200元/亩/年提高到耕地的租金500元/亩/年。
此外,2024年河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5项省级试点有序推进,创新推出26项典型地区“微改革”,源城区、连平县入选省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整县推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获批数量排全省第一。
改革创新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动力来源,也是现实需求,以改革创新赋能县镇村发展,激发各级内生动力。何国森提出,聚焦“动能足”抓改革创新。要在改革创新中赋能县镇村发展,激发各级内生动力。要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改革县城规划设计和拆迁安置模式,优化城市建设投入产出机制,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县域发展动能。
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成熟项目落地实施,重点抓好东源县顺天镇、龙川县佗城镇等国家和省级试点任务,推动“林耕置换”和“万亩方”“千亩方”耕地集中连片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土地开发利用格局。要加快农村“三块地”改革,围绕盘活资源要素目标,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和平县“社村”合作试点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盘活利用好农村宅基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要推进县镇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扩权强县、强县扩权、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县(区)更多发展自主权,推动东源县开展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让县镇享受同等资源和服务。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县城是县域发展的“火车头”,全方面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充分释放县城发展潜能。何国森强调,聚焦“功能强”抓县城建设。要全力推进龙川新城建设,抓紧编制实施综合规划,深化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搭好龙川新城的“四梁八柱”。要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因县施策推动东源县开展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以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好4个省级试点中心镇,不断促进县城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要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抓好商业文旅设施和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加快连平县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项目建设,进一步释放县城发展潜能。要全力发展郊野经济,统筹郊野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旅游与休闲康养、体育赛事等领域联动发展,因地制宜拓宽县域农文旅商融合路径,优化露营等产品供给,丰富消费场景,把郊野经济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何国森表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社会各界都热情参加,取得了良好成效,要继续在各方参与上做文章,科学组织、充分的利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格局。他强调,聚焦“智力全”抓各方参与。要深入实施新型帮扶协作,充分借力省纵向帮扶、市际横向帮扶、市域内协作等机遇,凝聚起更加强劲的力量。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持续推动重点建筑业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抓好“双百行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百会助百镇”等行动;充分的发挥海内外侨胞和外出乡贤作用,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促进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要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持续办好河美共赢篮球联赛等全民赛事,传承弘扬特色文化品牌深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入股分红等惠民举措,依托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加强引导,让群众感受参与“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切实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