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研究|乡村活力评价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在联系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08-30 05:00:11

  习在2019年河南的表讨论上提出,“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的流动,激活乡村内生的活力是调整制度和激发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通过构建乡村活力评价体系,对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找准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活力评价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两个角度分析二者对于共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及意义。

  “乡村活力”是一个常用但是并不明确的概念,常出现于政策文件中,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围绕乡村发展水平的程度展开,最重要的包含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乡村发展的潜在能力、乡村弹性、乡村活化等,亦或是在乡村发展中伴随的乡村活力不足的“乡村病”问题研究,如乡村人口流失、第一产业人力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乡村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地域系统,是由地理区位条件、自然禀赋以及相关范围内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源、文化传统、风俗习俗等多方面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合系统。我国乡村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如何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对村庄做准确分类与指导,是解决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作为东亚的小农经济国家,日本的情况和我国较为类似,且城镇化、乡村空心化过程早于我国,其乡村活力评价思路与指标选取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例如,日本开展了“乡村地域活性度的评价”,主要涉及三方面指标:一是考虑维持乡村地区的人口,也是解决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二是经济活力情况,涉及人均所得税、地方企业雇佣率、人均商品零售额、三产就业比例等;三是本地的农业和林业生产活动,这部分活动有什么特色,能够给乡村带来什么样的活力。

  乡村活力是乡村振兴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保护并激发乡村活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科学构建乡村活力评价体系,测评乡村发展活力指数,有助于科学分析乡村发展的特征与差异、研判乡村发展阶段与问题;对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找准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重要意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设计明确的目标和用途,充分发掘农村土地资源潜力,整体推进农耕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保护并激发乡村活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则需要国土空间支撑。构建乡村活力评价体系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有着双向的作用机理和紧密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乡村活力评价体系建设,有助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前期开展,既能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能激活农村劳动、资本要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活力评价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评价,认识村庄发展的阶段特征,找到乡村发展的潜在能力与问题短板,并希望能够通过乡村活力评价达到三个目标:

  ②根据乡村活力评价指数的构成和需要,建立乡村活力数据资源库,动态掌握乡村的基础数据,及时反映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征与现状;

  ③基于评价体系与数据库,科学分析乡村活力指数,为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土地整治规划、乡村规划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因此,乡村活力评价的结果能作为判断确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本依据,支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开展,搭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空间优化的联系。

  通过乡村活力评价识别整治重点区域及内容,对不同用地潜力及村集体行动能力做综合判断,初步分析整治潜力与难度,并依据活力评价结果,科学构建土地综合整治体系,推动村庄规划建设。例如,对于活力指数较高的村庄,可给予一定建设用地空间安排,并布局满足配套要求的基础公共设施;对于活力指数一般和较弱的村庄,则主要指导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对组织凝聚力高、治理能力好的村庄,可采取自主型模式开展整治工作;对于治理能力平平或者较差的村庄,则可采用政府主导型或者企业带动型模式开展整治工作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平台抓手,对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助推乡村振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活力评价体系,支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才能够有效实现人地统筹协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