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大地文化
微信矩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永业行观察】安徽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解读及投融资路径探索

来源:m6米乐娱乐    发布时间:2024-08-24 03:02:00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新时代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破题乡村生活、生态、生产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全域整治项目引导产业、资金进入乡村,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好愿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作出的总体部署。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文),对乡村规划定位、工作原则、工作目标作出进一步要求;同年发布《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文),系统指导地方组织并且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2020年安徽省发布《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实施建议》(皖政办〔2020〕15号文),提出在2020年安徽省全省实施了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到2025年推广实施100个左右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1.编制村庄规划。试点乡镇政府组织统筹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空间布局等,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设计,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

  2.制定实施方案。以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为依据,开展现状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组织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报县(市)政府审批。

  3.开展农用地整理。项目要统筹推进低效林地草地园地整理、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减少耕地碎片化,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

  4.推进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强化增减挂钩项目管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及闲置资产资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5.实施项目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要注重保留村庄风土文化特色,结合当地ECO整体性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废弃矿山治理、污染土壤修复、农村垃圾与水环境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1.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若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由县级政府组织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经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查,报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农业农村厅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2.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用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整治区域内农民安置、农业设施用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能够最终靠出让、出租等方式交单位或个人使用。

  3.用地指标流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腾退并通过验收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以及补充耕地指标,验收入库后可在全省范围内流转、有偿调剂使用。

  4.税费优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中,涉及农民建房、安置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享有耕地占用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减免政策。

  5.扩宽资金渠道。积极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试点地区政府统筹相关项目和资金,发挥资金聚合效益。鼓励各个地区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以信贷、合资等形式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021年4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为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夯实基础、强化监管、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方向性的指导。该实施方案主要从国土整治的目标任务、项目推进的可行性、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案、资金筹措等内容开展,重点调研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生态红线调整、权属调整等批准情况,偏重于梳理项目现状、土地资源勘查数据,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对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材料报批路径,政策文件尚待明确,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单位、编制内容、审批前置手续有待政策进一步指导。现通常分两阶段考虑:1.自然资源局+乡镇政府,先期整合土地资源,完善规划,勘测基础数据,明确实施内容,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2.政府授权项目建筑设计企业,按照《政府投资条例》完善立项手续,组织前期工作,开展投融资方案研究、招选投资或实施工程单位。安徽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目前多处在第一阶段,整理基础数据的过程。为稳妥有序开展项目全流程工作,保障项目建设投产落地,可在项目前期谋划之初,就植入投融资理念,相关规划批示后导入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及经济效益开发方式。

  1.谋划阶段。地方政府要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牵头负责单位,各有关部门组建协同推进小组,实施主体牵头负责项目前期谋划工作、立项、招商谈判、协议签订、实施监督、拆迁协调、考核管理、指标验收入库备案、指标交易、资金支付以及项目移交时的组织工作;建筑设计企业应聘请专业机构,组织落实编制村庄规划、土地资源调研、勘查测绘、征拆调研等工作。

  2.准备阶段。在项目前期规划、勘查、数据调研工作充分完结后,编制项目投融资建设方案,从“投融建管运”的角度梳理合作边界,估算投资及收益;履行项目的招标采购实施前的报批手续。

  3.实施阶段。建议地方吸纳专业社会单位,组建合资项目公司,开展前期投融资活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开展土地资源整理、村庄拆并、村民安置、生态项目建设、产业导入等工作,随后项目进入验收、运营、考核阶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回报方式主要来自于项目经营性收入、土地指标节余流转净收益、政府统筹的乡村振兴资金(目前渠道来源、奖补方式尚未明确成文),其中土地指标节余流转净收益及政府统筹的乡村振兴资金,可通过成立专项基金的方式以奖补形式给予项目公司。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产业、生活、生态环境迎来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时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逐步的提升村民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完全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各地方宜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着力打造乡村产业升级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 2020 m6米乐娱乐 | 晋ICP备20000801号-3